??
? ? ? ? 近日,安徽省城市規劃學會公布2023年度安徽省優秀城市規劃設計獎結果,該獎項是安徽省城鄉規劃設計領域的最高獎項,是衡量全省城市規劃設計成果水平的標桿。經初審、專業評審、綜合評審、公示等多輪評選程序,中鐵城市規劃院完成的《蕪湖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2022-2035年)》等7個項目獲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
? ? ? ? 一等獎?
? ? ? ? 蕪湖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2022-2035年)?
? ? ? ?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妒徍谐鞘懈聦m椧巹潱?022-2035年)》是我市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的首部市級更新專項規劃,本次規劃立足系統思維,探索從多頭主體管理向部門協同轉變;推動從零散項目更新向片區統籌轉變;實現從單一要素更新向功能復合轉變;促進從政府資金主導向多元參與轉變。?
? ? ? ? 規劃主要內容
? ? ? ? 一是構體系。從城市更新總體框架入手,構建“1+1+N+X”的市級更新規劃編制體系,形成“1個體檢報告、1個專項規劃、N個政策、X個項目”的城市更新規劃編制體系。二是定路徑。緊緊圍繞“城市發展+城市治理+實施導向”三條主線,確定“5+1”更新對象,研判城市更新重點任務。三是明目標。面向省域副中心發展定位和人民城市建設要求,明確規劃總體目標,提出優結構、提品質、補短板、營特色和塑智慧五大策略,圍繞城市功能活力品質提升,在功能完整性、品質全面性、活力豐富性三個領域提出具體指標體系。四是提指引。多維銜接科學劃定更新單元,分區施策、分類指引單元更新內容,結合更新資源綜合評價結論劃分示范更新單元和一般更新單元。五是建機制。構建組織管理、政策支持、規劃傳導等全方位城市更新規劃實施保障體系。建立健全城市更新項目謀劃、儲備和實施工作機制,條塊結合有序指導項目實施。
? ? ? ? 規劃特色
? ? ? ? 理念創新:強化頂層設計,首次提出蕪湖城市更新全生命周期運作體系,建立體檢評估—規劃傳導—政策保障—實施運作全流程閉環鏈條,構建更新專項規劃、單元設計方案和項目實施方案“三大層級”的更新規劃傳導體系,完善蕪湖市“1+1+N”的城市更新政策體系。
? ? ? ? 技術創新:構建老舊小區、棚戶區、老舊廠房、老舊市場、老舊公共空間和歷史文化資源點六類不同空間評價模型,搭建“地塊級”高精度的“底數”平臺,形成更新資源分布一張圖,構建“多要素疊加”分析模型,科學劃定“城市更新單元”。
? ? ? ? 機制創新:從可量化、易監測的視角創新性提出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功能品質活力提升指標體系,建立條塊結合的“更新項目庫”實施路徑,明確十大類更新改造的項目推進時序安排,有序引導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的城市更新行動。
? ? ? ? 規劃實施情況
? ? ? ? 規劃實施以來,蕪湖市出臺系列城市更新相關政策,老城區以連片更新單元開展城市更新設計方案編制,啟動了一批更新示范項目的實施,推動民生工程的完善補足,加強閑置資源的盤活利用,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活力。
? ? ? ? 二等獎?
? ? ? ? 蕪湖市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專項規劃?
? ? ? ?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蕪湖市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專項規劃》以綠色低碳發展為引領,統籌推進城市更新和鄉村建設,綠色建筑和建筑工業化發展節能減排和用能結構調整,加快城鄉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作為省內首個城鄉建設領域雙碳專項規劃,其研究內容及技術成果極大豐富了國內關于城鄉建設領域雙碳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引領性。
? ? ? ? 規劃主要內容與創新
? ? ? ? 一是明確劃定城鄉建設領域雙碳研究邊界,創新性構建了城鄉建設領域方法體系。二是提出以IPCC清單法為主,多種測算方法為輔,綜合核算現狀碳排放數據。三是構建城鄉建設領域LEAP基準模型,采用情景分析法,預測蕪湖市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發展趨勢,明確碳達峰路線圖。四是創新采用STIRPAT模型,計算蕪湖市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量貢獻率。五是制定六大體系實施路徑和目標指標,明確雙碳重點任務,確保項目切實可行。
? ? ? ? 規劃實施情況
? ? ? ? 規劃實施以來,助力蕪湖成功申報光伏試點城市、超低能耗城市等節能降碳型示范城市;推動蕪湖市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和裝配式產業園區的建設發展;推動城鄉環境整治和管理力度的提升以及新型儲能、城市充電樁等新能源設施的發展;對引導和推動各行業、各領域積極參與碳達峰工作,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減排格局,確保碳達峰目標的順利實現有著極大的現實意義。
? ? ? ? 蕪湖市綠地系統規劃修編?
? ? ? ? 近年來,蕪湖市加快落實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要求,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并積極響應國家園林城市復查,開展了“綠地系統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結合城市地脈、史脈、人脈等多種要素,突出園林綠化特色和文化內涵,打造良好的區域生態環境和優美的城市綠化景觀,將蕪湖建設成為具有“山水勝境、綠彩蕪湖”的中國最美沿江城市。?
? ? ? ? 主要內容:1、銜接落實市級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生態空間格局,夯實城市生態基底,營造獨特的山水藍綠體驗;2、構筑具有山水特色的綠地公園格局,引領健康生活的人居環境典范,打造出門見綠、城綠交融、公園與城市多維度融合發展的美好畫卷;3、營造溫暖有趣的綠地生活場景,融入游憩觀賞、自然教育、健身運動和社會交往等多種功能,挖掘人文資源稟賦,提升地方特色與辨識度;4、在建設管控方面,注重剛性管控和彈性引導相結合,保證上位規劃剛性要求落實,為下位規劃落地實施提供指導,有效發揮承上啟下的傳導作用。?
? ? ? ? 特色創新:1、工作模式創新:基于“問題—目標—策略—行動”的邏輯鏈條,構建完整規劃成果體系;2、市域規劃內容創新:科學識別生態空間,統籌構建市域功能性生態網絡;3、城鎮建設區規劃內容創新:優先建構結構性綠地,融合多元生態要素,構建廣義城鄉公園體系;4、大數據應用規劃創新:聚焦公共性和獲得感,運用多樣技術方法回應市民對綠色休閑空間需求。
? ? ? ? 本次規劃編制完成并發布后,各縣區、管委會在規劃指導下,相繼開展了城市各類公園綠地規劃與建設工作,形成一批示范引領性項目,取得了一些重要成績,創造了積極的社會效益與影響。
? ? ? ? 蕪湖市無障礙環境建設發展規劃?
? ? ? ? 本次規劃規劃對象為《安徽省無障礙環境建設導則》中提出的三大類、十二小項建設內容,規劃內容涵蓋基礎研究、目標策略、規劃內容、實施計劃等幾個方面;基礎研究是規劃編制的基礎,根據《安徽省無障礙環境建設導則》,無障礙環境包括無障礙設施、無障礙信息交流、無障礙服務三大類,針對三大類分別進行現狀分析;其中,無障礙設施類又包含六小類設施,每類設施均有配置規范,對照設置標準,為每個調研設施無障礙建設率進行賦值,結合導則要求,將現狀無障礙設施建設情況按照建設率劃分為較完善(建設率≥60%)、不完善(60%>建設率≥30%)、未建設(30%>設率)三類。
? ? ? ? 規劃提出“以人為本、全齡尺度、平等尊重”幾大理念,近期目標確定為“力爭達到創建全國無障礙環境達標市的要求”,遠期無障礙環境建設全面建成。
? ? ? ? 蕪湖市弋江區CN-03、CN-06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
? ? ? ? 為實現蕪湖市“提升功能品質,建設人民城市”的規劃目標,深入落實“以人民的需求為中心,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的規劃策略,蕪湖市要求結合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加快推進單元詳細規劃編制?!妒徍羞瓍^CN-03、CN-06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是我市落實《蕪湖市單元詳規編制標準》的首個示范性單元詳細規劃項目。
? ? ? ? 本次規劃在編制層級上,設立了單元層次和街坊層次兩級詳細規劃編制體系,并分別從管理事權、管控方式、規模控制、編制時序等多方面多角度進行了編制說明。
? ? ? ? 規劃形成了“單元圖則”的創新性成果形式,集成了包括各街區主導功能與規模、用地布局管控、各類控制線管控、各類設施管控以及城市設計引導等內容,充分體現了單元詳細規劃對于單元級管控要素的控制內容與管控方法成為傳導和指引下一層級街坊詳細規劃的重要依據。
? ? ? ? 弋江區將本次單元規劃成果作為規劃管控和傳導的依據,進一步深化街坊層級的詳細規劃,制定了CN-03-02街坊圖則;編制了單元內創新型產業園區的概念性城市設計方案,為蕪湖市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 ? ? ? 三等獎?
? ? ? ? 蕪湖市主城區停車場庫專項規劃(2022-2035年)
? ? ? ? 規劃始終秉承“開門做規劃”理念,在編制過程中邀請省內外交通專業專家、蕪湖市人大代表、各區各相關部門對規劃重點、矛盾需求等問題進行探討;通過網絡問卷、現場調查等收集近萬份問卷,充分了解群眾對停車難區域、停車需求的想法和看法。確保規劃能用、實用、好用。在此基礎上,通過“家底摸排、典型識別、預測布局、措施保障”四大部分展開研究。
????????作為統籌城市停車治理的頂層設計,停車場專項規劃在“區域交通改善、現狀資源盤活、停車設施建設”等方面實施效果顯著。通過“共享停車”“錯時停車”有效助推商業綜合體、行政辦公機構等夜間閑置停車資源盤活利用,指導蕪湖市主城區2023年建設25處公共停車場,3847個停車泊位,圓滿完成年度暖民心便民停車建設任務。?
? ? ? ? 蕪湖市2021年度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
? ? ? ? 主要從數據質量、技術創新、標準制定、群眾滿意度等方面,解決了以往體檢評估的不足,完善了城市體檢評估工作,使蕪湖市城市體檢評估工作在省內達到先進水平。?
? ? ? ? 主要突出以下7個方面:1、突出重點,兼顧地方特色,建立科學指標體系;2、拓寬路徑,集成海量數據,提升獲取數據質量;3、開創新的“城區范圍”劃定模型,將模糊的“城區”轉換為可視的“邊界”;4、面向應用,拓展預警反饋,提升空間治理能力;5、構建“傳統數據+大數據+公眾調查”數據庫,將“眾籌智慧”理念加入城市體檢中;6、通過多維比對分析、多源數據校核,精準刻畫城市畫像;7、輔助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與實施監督。?
? ? ? ? 來源:生產管理中心(技術質量部)?
? ? ? ? 審核:黨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