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由中鐵城市規劃院勘察設計的蕪湖市規模最大、層數最多、最為復雜的跨越商合杭高鐵及蕪湖輪渡普通鐵路6層互通立交橋——王家巷互通立交橋正式開通!這意味著蕪湖市長江路高架橋已全線正式通行。
通過這一巨大的“交通轉換器”,蕪湖長江路高架與商合杭公鐵長江三橋實現互聯互通,蕪湖城中核心區交通可以實現20分鐘出城上高速公路,20分鐘到達城東政務區、江北大龍灣,蕪湖市區交通路網得到進一步完善,充分展示了蕪湖城市建設新形象,進入了蕪湖立體交通的新時代,開啟了蕪湖跨江發展的新篇章。
長江路高架工程?
長江路高架工程總長3.6km,北起天門山路,南至中山北路,依次跨越天門山路、赤鑄山路、赭山路、中山北路,接上已建的長江路-銀湖路-吉和路高架橋,成為貫穿蕪湖市城北、城中、城南的城市交通主動脈,城市交通性主干路標準,設計時速為 60km/h。該工程采用雙向六車道規模,設王家巷互通立交一處,三對半上下匝道、兩對出入口。長江路高架全面通行后,大大改善了老城區城市交通擁堵,有效提高了通行效率。?
長江路王家巷立體交叉橋
位于王家巷處的長江路立交采用“雙苜蓿葉+雙迂回定向”形式,西向北、北向東流向采用苜蓿葉匝道,布置于拆遷量較小的東南、西南象限;南向西、東向南流向采用標準較高的迂回定向匝道。由于公鐵大橋公路橋面標高較高,為滿足高程銜接需要,同時避免匝道交通頻繁進出對主線交通的干擾,公路橋及長江路高架兩側均設置集散匝道,立交匝道均與集散匝道銜接,并通過集散匝道進出主線。?
長江路立交設計充分考慮了交通需求,并為中遠期城市交通發展預留了空間。設計中通過設置集散匝道合并出入口等措施,確保主線通行能力。在滿足交通需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減少了拆遷,達到了功能與代價的平衡。 ?
長江路地下綜合管廊?
在長江路高架沿線高壓走廊桿線拆遷中,由中鐵城市規劃院提出建設綜合管廊新思路,在蕪湖市核心區通過建設綜合管廊,實現高壓電力桿線入地,高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間,提升城市管線管理水平。
作為安徽省首個超大型圓管頂進項目,長江路地下綜合管廊已于2020年5月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該項目是蕪湖市第一條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北起天門山路,南至中山路,總長約3.1公里,總投資約 5.9 億元。包括110KV、10KV電力管線及電信、移動、聯通等通信管線都陸續“搬遷入住”長江路管廊,徹底解決了長江路空中“蜘蛛網”的問題,很好的改善了城市空間環境,有效的提升了城市品質。
在設計過程中,中鐵城市規劃院項目團隊克服了城市核心區交通疏解、復雜桿管線遷改、超大圓形管廊頂進、復雜地基處理、深基坑支護等諸多難題,有效地保障整個施工過程質量、進度的管控。本項目的順利實施也為保證了商合杭高鐵如期通車以及長江路高架橋的順利完工。
在江南城市核心區通過建設綜合管廊,實現高壓電力桿線入地,高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間,將綜合管廊通風口、人員出入口等地面節點與城市景觀融合協調,打造“城市更新”在城市核心區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方面的成功樣板。